Covid-divorce 或 Coronababies

你在字典上找到这两个字的定义的机率应该是零。这两个字出现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3 月 23 日佩菟拉 • 德沃菈克(Petula Dvorak)写的一篇文章《冠状病毒的亲密关系会导致婴儿潮?还是离婚海啸?》(Will coronavirus intimacy lead to a baby boom? Or a divorce tsunami?)。文章主要是探讨因为冠状病毒疾病,造成大部分州政府要求州民待在家里, 对婚姻可能产生的后果:高离婚率还是高出生率?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呢?因为冠状病毒疾病的正式名称是 COVID-19(CO 是 corona 冠 状,VI 是 virus 病毒, D 是 disease 疾病,19 则是 2019 年因冠状病毒疾病是 2019 年发生的)。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总干事谭德塞 • 阿德诺姆 • 格布雷耶苏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 2 月 11 日宣布 该疾病名称为COVID-19,是依据其命名新疾病的准则,亦即名称绝对不能包含首先识别病原体的人、与疾病相关的动物或发现病原的地方,鉴于疾病的名称可能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生影响。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Middle East)的名称是因为该致命病毒是 2012 年在沙乌地阿拉伯首次报导的,该名称本身似乎暗示着中东地区会引起疾病,但这是不正确的。同样地,2009 年的猪流感病毒 (swine flu 现已更名为 H1N1 flu),尽管没有证据显示流感是通过吃猪肉传播的,但这个名字本身对养猪的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他们因不必要的恐惧而导致猪的销售量大降。自此之后,世界卫生组织便制定了命名新疾病的准则。其它疾病名称不当的例子包括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和猴痘(monkey pox)。由于川普以及某些官员故意把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因而受到口头或人身攻击的在美亚裔人士(非华裔的亚洲人因为攻击者无法分辨是否是中国人 而受到池鱼之殃)于此想必是「心有戚戚」焉。

言归正传,德沃菈克认为离婚或婴儿出生是因为 COVID-19 期间夫妻居家而造成的,就称之为 covid-divorce 或 coronababies。在文章里,她提到英国的一位顶尖离婚律师菲奥娜 • 莎克尔顿(Fiona Shackleton)预测她的业务会激增。莎克尔顿说离婚高峰期常是在暑假和圣诞节期间长时间相处之后产生的。她要人们想像如果配偶长期同处在一 个房子里,情况又将会怎样。德沃菈克提到对于能幸运继续在家工作的配偶,突然发现以前自己没经历或注意的现象, 例如,太太对先生在家用他工作的口气对她讲话就觉得很不爽或先生嫌太太打字声音太大。她提到一位朋友邻居的先生搬出去了就是很不幸的极端社交疏远(extreme social distancing)的例子。她也提到另一个例子,先生看到太太在家工作的情况,而有深刻的印象,进一步了解到她的工作是多么地重要,这个情况下则有生 coronababy 的可能性。 配偶之间多多少少都有意见不同之处,现今非自愿地 24 小时同处一地,婚姻的结果可能是各自一方或生产报国;也有报导,家庭暴力事件因而增加,看来 COVID-19 居家令也算是对婚姻的考验吧。

这阵子不乏有关冠状病毒的文章与报导,有些字眼或许你早已耳熟能详了,在此列出一些,希望能有助于我们对这 些语词的了解以及对自己的价值观省思一番。

以下大部分语词的解释是根据约翰 • 牛顿 (John Newton) 在《远方杂志(Afar Magazine)》的网站(https://www. afar.com/magazine)所写的。这些用语以及确切的用法可能因地而异,但是是较常见的解释。中文的翻译或因人而 有出入,但我们大概能了解意会吧。

• 封锁(lockdown)与 庇护所(shelter-in-place)

这两个用语的基本观念是相似的 — 就是要留在特定建筑物内。但是,封锁是用来描述对事件的反应,如学校有枪击事件,而庇护所通常是对自然或环境威胁的反应,如龙卷风或毒气外泻。然而在 COVID-19 中,这两个用语常互换使用。封锁也称作就地安全(secure in place)而庇护所也可说是待在家里(stay-at-home)。4 月 13 日奥斯丁市和崔维斯县 (Travis County)将居家令延长至 5 月 8 日(这有可能因情况而延长)并且规定除了少数例外,10 岁以上的民众在公共场合要戴口罩。目前市和县政府希望民众会自动遵守规定,但若发觉大多数人未遵守规定,就会开始将违反规定者处以 1,000 美元的罚款以及可长达 180 天的监禁。

• 社交疏远 (Social distancing)与 身体疏远(physical distancing)

根本上,「社交疏远」是要求避免大型活动像是音乐会或宴会等,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暴露到病毒的风险最大。虽然 在小型聚会以及酒吧和饭店中风险较低,但仍然存在。最有效的「社交疏远」中,是尽可能待在家里。若必须出门 时,则应与他人保持六英尺(约二米)的距离。一些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关注「社交疏远」可能导致的孤立感, 因而促使人们改用「身体疏远」一词。其实想法是相同的,希望是通过用身体的疏远来提醒人们不必中止社交活动, 可透过电子邮件、电话、视频和其他形式的交流继续保持社交联系,来避免孤独感和孤立感。

• 检疫隔离(quarantine) 与自我隔离(self-isolation)

任何可能接触过病毒呈阳性反应的人,或者曾前往世界各地爆发疫情地区的人,都可能被要求检疫隔离,并避免与 其他所有人接触,以查看他们是否感染到病毒。这些人可能已经染上某种疾病但不知情或者可能患有这种疾病但没 有任何症状。另一方面,如果某人对病毒呈阳性反应,但没有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甚至 下令)要隔离在自己的家里或其它住处,避免与他人接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所建议的自我隔离措施中,包括与他人接触时要戴上口罩并监测病情的发展。

• 基本必须服务(essential services)

到 4 月 14 日为止 , 在美国五十州中,有 42 州下令要其州民待在家里 , 除非是有必需的基本服务,否则不要出门。 (注:俄克拉荷马州不属于这 42 州,但其州长要求 65 岁以上或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待在家里因为居家较安全 saferat-home。)那么哪些是基本的必需服务呢?这些通常包括银行、加油站、药房、医院和杂货店。除此之外,各州间所谓的基本必需服务有所不同。例如,在加州,还包括便利商店、自助洗衣店和大麻烟出售等;酒店除了宾州外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密歇根州,枪支商店被认为是必需的,然而在纽约、新泽西和马萨诸塞州, 却不以为然。总而言之,各州各自为政,分别制定什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服务。

• 压扁曲线(flattening the curve)

「社交疏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压扁曲线」。减少人与人的接触和接触的时间会大大减慢病毒的传播速度,如此 就可以避免大量病例同时出现而造成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这种曲线的扁平化可以为医院提供时间和资源来治疗 需要服务的每个人,从而挽救生命。下面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压扁曲线图。

QQ截图20201014104953.jpg

• 视频软件 Zoom

你是不是最近常听到「Zoom」这个字呢?因为冠状病毒大流行带来的「社会疏远」期间,大部分人在家透过视频 上班开会、开展业务、线上教学或与家人和朋友聊天见面等等,而 Zoom 就是人们常用的视频服务之一,用户可通 过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来进行多人视频及语音通话、屏幕分享、会议预约等等。有人甚至把它当动词用, 所以 Zooming 就是说用 Zoom 来视频的意思。然而出于对安全性(骇客)的关注,美国一些学区已开始禁止使用 Zoom 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而另一些学区则在重新评估它的使用。纽约市教育局在联邦调查局发出警告后,告知教师不应再使用 Zoom,而应该使用具有和 Zoom 同等功能的 Microsoft Teams。( 同样的考量,台湾也在四月初禁止教师使用 Zoom 进行线上教学,建议改用台湾本土的软体。)

• 流行病(epidemic)与大流行病 (pandemic)

在 COVID-19 的报导中,常听到有人说 epidemic, 有人则说 pandemic。这两个的区别是什麽呢?流行病是某地区疾病的爆发,而大流行病是全球疾病的爆发。譬如,SARS 是流行病,因它只在亚洲爆发,COVID-19 则是大流行病; 另一个大流行病的例子就是爱滋病(AIDS)。为了清楚表达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些就把 pandemic 直截了当翻译成全球大流行病。

希望以上用词的解释能增加我们对这些字眼的理解。

在 COVID-19 疫情开始时有些争议。第一个是要不要戴口罩。在美国,只有病人和医护人员戴口罩。美国卫生局局长杰隆 • 亚当斯(Surgeon General Jerome Adams)在 2 月 29 日还发出推文中敦促消费者停止购买口罩,因为许多美国人大量购买口罩,导致口罩短缺。他声称口罩不能有效地防止大众感染冠状病毒,但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口罩, 则会导致他们处于危险,甚至无法照顾患者。世界卫生组织也说:「只有在照顾可能感染 COVID-19 的人时,才需要戴口罩」。

杰出的数据科学家和企业家杰勒米 • 霍华德(Jeremy Howard)则持相反的意见,他写了一篇文章指出香港、韩国和台湾虽然靠近中国大陆并且与中国有经济联系,然而,却没有封城锁国:大众在公共场合都戴口罩。他反驳世卫组织不赞成戴口罩原因的三个论点:(1)医院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口罩;(2)口罩本身可能会被污染而传染给戴口罩的人;(3)戴口罩会鼓励人们从事比较有风险的行为。他认为这些都不是避免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好理由。首先, 他同意一般民众应该不要买医用口罩(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但应该可以 DIY(自製)口罩戴用,如此就不会影响医用口罩的数量。其次,口罩的确会被污染,但是宁愿口罩被污染而非不戴口罩的人受到感染,而在当天结束时可把口罩洗净或丢弃,并且彻底洗手以防止被污染的口罩传播病菌。最后,戴口罩会鼓励冒险行为的想法是荒谬的。尽管人们知道汽车有防锁死刹车系统(ABS:anti-brake system)和安全带等安全设备,但并不会因此而从事危险的驾驶。(注:N95 的「N= Not resistant to oil」表示不防油,而「95」表示能过滤掉 95% 的流感病毒、灰尘、花粉、 雾霾和烟尘等微小颗粒物。)

亚洲人都知道戴口罩很重要,但早先有些亚洲人戴口罩被骚扰或被打,猜想是被认为有病还出门,因而大多亚洲人都不敢戴口罩,但最近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已经宣布,建议外出戴布口罩或其他可遮盖物脸部之物;但不建议戴医 用口罩,因为这些数量不足,连医护人员都不够用。美国疾病管制中心所以改变立场是鉴于感染病毒但没有症状 (asymptomatic)或感染后症状尚未出现前(presymptomatic)的人会把病毒传染给别人。如果他们戴口罩,就可以防止病毒的口水飞沫感染到其他人。基本上,戴口罩不是保护自己,而是保护别人,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受到病毒检测,谁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带菌者,如果大家都戴口罩的话,彼此都受到保护。

另外一个争议是要救人命还是救经济。德州副州长丹 • 帕特里克(lieutenant governor Dan Patrick)是位快 70 岁的共和党人,他说他和其他老年人愿意以他们的生存来「交换」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应该牺 牲老年人的生命来重新开始经济。

马克斯 • 布特 (Max Boot) 是美国作家、顾问、讲师和军事历史学家。他原是共和党人,但自从川普当上总统后, 改成无党派。他批评这是很不负责任、坏透的主意;他列出其他右派分子所提出的类似想法,例如福克斯新闻(Fox News)政治分析家布里特 • 休姆(Brit Hume)声称不应该关闭经济以挽救每一个受到疾病威胁生命的人;每日电讯报(Daily Wire)的主持人说 : 「为了保护我们的经济,超过 35,000 人死亡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第一件 事》(First Things)出版物的编辑罗素 • 罗纳德 • 里诺雷诺(R.R. Reno)写道:「有许多事物比生命更宝贵」。 布特还列有其它例子,不在此引述,因为你大概已经可以得知这些右派分子的基本论点了。布特的文章题目(The conservative devotion to life ends at birth)很明显地讥讽保守派对生命的热诚在出生后就结束,也就是他们反堕胎想救胎儿生命,但却毫无顾虑地想牺牲老人家的生命。

暂时先把这摆一旁,华盛顿邮报编辑委员会在其社论中谴责在老年人与经济之间的「选择」是愚蠢和野蛮的。即 使我们接受基于年龄来决定人们生命的不道德行为,也没有简单的「交换」可以让年轻人幸免。

社论中提出了假设情景:如果美国人按照一些右派人士的建议在病毒还没有受控制前,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只 可能造成更多美国人生病和死亡,而且不是老年人而已。医疗系统将无法负荷,对需要呼吸机的人,不仅是 COVID-19 病人,还有婴儿、儿童、青少年和其他任何有呼吸困难的患者来说会是非常不幸的。中风、心脏病发作、 骨折和枪伤的人到医院时,急诊室可能人满为患。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许多人将无法倖免, 也就是说这不是简单的「交换」。这是社会、政治、道德和经济上的灾难。因大流行病导致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停止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 就经济、社会和整个国民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而言。这的确是危险的,但假装大流行病可以透过一厢情愿未经民众同意的方式来控制,更加危险。

感染到冠状病毒的老年人的死亡率确实比较高,尤其是有潜在健康问题和免疫系统较弱的老年人,但资料显示病 毒传播于各年龄层。大流行病是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可复甦但可能是一段长期的痛苦过程,人却不能死而复生。 当你需要作抉择时,你会站在哪一边?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并不是要我们屈服于命运,而是告诉我们要「尽人事」,譬如,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勤洗手、不要摸脸、鼻和口)、勤于清洁所接触的表面、少与其他人接触以及保持适当距离等等,至于 是不是会感染病毒,就要「听天命」了,毕竟有些事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希望大家保重平安健康!

闲谈卫生纸

以己度人